天才一秒记住【151看书网】地址:151kanshu.com
时间在战火纷飞中来到了七月底。
这一个多月,大梅山根据地却相对平静,徐锐主要做了两件事。
第一件事情就是扩军备战,以伤愈归队的两千余名老兵为基干,新编成了十个步兵营外加一个工兵营,一个炮兵营,为了掩人耳目,在这十个步兵营的番号上徐锐和王沪生也是煞费苦心,前面全部冠之以预备两个字。
也就是预备1营、预备2营、预备3营直到预备1o营。
尽管谁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,但至少可以堵住别人的说辞,比如蒋委员长派人前来责问为什么扩编这么多部队时,徐锐他们就可以理直气壮的是这都是民兵,是预备队,根本没什么战斗力,战时顶多就是在后方维持一下秩序而已。
但是,事实显然不是这样子的,实际上这十二个营完全就是严格的按照主力部队的标准来打造的,包括整个训练计划以及装备水平,这十二个所谓的预备营,跟独立团的三个主力步兵营是毫无差别的。
目前,这十二个新兵营正在紧锣密鼓的训练。
除了扩军备战,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工程建设,尤其是电厂、兵工厂以及洋灰厂这三个重点工程项目,更是徐锐亲自负责的,整个工程其实从六月上旬就已经66续续的开始,到了六月中旬开始进入。
然后,到现在,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的建设,电厂已经建成峻工,再过十分钟徐锐就要亲手推上电闸的龙门,准备供电了。
这会,独立团的部队大院里已经是人头攒动。
在这里,需要着重介绍一下独立团的部队大院。
八路军、新四军给人的一贯印象就是居无定所,甚至连党中央也是租借当地百姓的窑洞而住。
但这并不是非要这么做,而是出于无奈,因为一直到解放之前,的党中央都要经常转移,所以根本没办法建房子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,党中央是这样,底下的部队就更加不用说了,所以干脆租房子住。
不过,大梅山独立团完全有条件解决住房问题。
所以,趁着这次的大建设运动,趁着根据地的劳力足够,徐锐就专门在青风岭下寻了一大片荒地,建起了十几个独立小院,这十几个独立小院就是专门用来给独立团已经结婚生子的军官住的,比如说高楚。
梅县民主政府也有干部大院,所以他们不住这边。
现在入住部队大院的家庭还不算多,只有十几户,主要就是营级以上干部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