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

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陵帝王州

重庆老Q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151看书网151kanshu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在紫禁城数名内侍和禁军官兵的注视下,那三辆悬挂齐国旗帜的豪华马车缓缓启动,驶离广场后,拐入宽阔的御道街,朝熙攘车流和行人的金紫街而去。

“丹王叔,秦国的皇帝好像不怎么待见我们呀。”齐泽烜将厚重的窗帘放下,将头转了过来,笑着朝对面的齐国慰问专使、丹王齐惟柠说道:“一个小时的会面过程,几乎就没给我们任何好脸色,弄得我们像是欠了他许多钱似的。”

“秦皇丧母,举国悲痛,再加上这么一个大国,要处理的政务不知凡几,能抽出一个小时来接见咱叔侄俩,已然算是给了极大的脸面了。”齐惟柠倒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,“你没见那些个外藩使臣,连秦国的内阁首辅都不会出面予以接见,更不要说觐见皇帝了。”

“不是,丹王叔……”齐泽烜摇着头说道:“我觉得秦皇不是因为太后薨逝,以至于太过伤心,才会摆出一副冷脸的模样。他那话里话外,分明透着一丝对我们齐国的怨念。你没感觉出来吗?”

“朝鲜权知东南大总管李麟佐一个月前上书朝鲜国王,为自己请封新罗郡王。”齐惟柠说道:“要知道,朝鲜国王被大秦册封的爵位也不过是郡王,权知朝鲜国事。而李麟佐此举,不啻为列土封疆,要与朝鲜国并立。你说说,他后面若是没有北明的怂恿和鼓动,他安敢做出这等事来?”

“所以,秦皇以为我们齐国也参与了这件事?”齐泽烜哑然。

“伱以为呢?”齐惟柠伸手弹了弹狐裘上的发屑,叹了一口气,说道:“瞧这般架势,北明肯定是要在朝鲜要搞出一个大阵仗。”

“北明跟秦国又要打一场朝鲜战争?”齐泽烜皱着眉头说道:“以北明的实力,怕是打不过秦国吧。”

“北明这么多年来,就是凭借着重返中原,恢复大明这个信念,一直强撑到现在。要不然,随着时间的推移,国内上下迟早就要泄了气,而安于现状了。”齐惟柠说道:“两国实力差距巨大,若秦国没有发生任何变乱或局势动荡的情况下,反攻中原无异于痴人说梦。北明君臣其实也明白这点,但他们为了维系自身王朝的正统性和正义性,也更为了凝聚人心,同化民族,唯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战争,方能得以完成。”

“是了,听说北明从云州和安定府(日本陆奥地区,即本州岛东北部)征召了不少日本人和蛮族为伍,而且悉数调至朝鲜,怕是打着消耗他们的目的。”齐泽烜笑着说道:“咱们齐国就是通过一场又一场战争,再加上不遗余力的同化教育,从而塑造和形成了我们齐国的主体民族。这北明倒是有样学样,完全照抄咱们走过的路,以此建立起他们独有的大明王国。”

“不错。”齐惟柠笑着点头说道:“而且呀,北明的发展水平还不能低于秦国,对百姓的剥削和压榨也不能甚于秦国,更要制定吸引各类人才的政策。如此,它方能凭借相对优势的经济能力,还有各种惠民之举,对秦国境内的百姓形成一定的吸引力。在两国长期对峙的的情况下,才能避免自己内部不被秦国所瓦解。”

“确实如此。”齐泽烜把玩着乾元帝赐给他的一柄玉如意,若有所思,“自古以来,得民心者,方能得天下。不论是北明,还是咱们齐国,只有让人看到了内外的差距,才能感知自己的好日子。也唯如此,才能凝聚人心,不论他来自何方,皆以所在国人为傲。”

齐惟柠眼中露出赞许的神情。

他们叔侄二人早在八月中旬便乘船抵达了秦国,奉泰平帝之命,代表大齐皇室来探慰大秦皇太后,以示两国皇室的亲近。

当然,若是太后病重不治而薨逝,他们便作为慰问使,以大齐皇室的名义,吊唁大秦皇太后。

毕竟,这位秦国的老太后乃是太祖之女,论辈分的话,还是泰平帝的姑母。作为皇室晚辈,自当拜祭,烧几炷香,磕几个头,上几幅挽联,也不甚为过。

但没想到,太后虽然卧床不起,生活不能自理,但在秦国御医的精心护理下,还是撑着病体,一直绵延至这个初冬时节。

闻讯太后薨逝,叔侄俩便在次日清晨,第一时间换了素服,乘坐马车进入紫禁城,以大齐皇室的名义,在太后梓宫前进行拜祭,以为哀悼。

随后几天,两人又以太后晚辈的身份,随同大秦诸皇子、皇孙、王公、百官、公主、宗女、官员、命妇等,参与了太后的“小殓”、“大殓”一系列国丧礼仪。

这一日,乾元帝跪祭太后时,见到叔侄二人,表示了一番感谢,并抽出一个小时,在武英殿与他们二人进行了一次非正式的会谈。

乾元帝将自己最喜爱的一柄玉如意赐给了齐泽烜,并勉慰他,就秦齐两国未来继续保持友好合作,寄予殷切的厚望。

作为大齐皇室的嫡皇长孙,齐泽烜自然从小便接受了系统性的政治教育,更是对秦国做了一番深入了解,也知道目前秦齐两国目前的关系有些微妙,亲近中存有几分提防,合作中也有一丝对抗,再加上一些地缘矛盾、贸易纷争,双方之间保持着斗而不破,利益和分歧也是纠缠不断的复杂关系。

按理说,以齐泽烜贵重身份,当不至于冒着海上风浪之险,万里迢迢地来到秦国,慰问(祭拜)大秦皇太后,这要有一个闪失,必然会造成皇室震动,继而影响帝国的继统。

但他此次随同丹王齐惟柠访问秦国时,却是乘坐了一艘被认为安全系数极高的“大铁船”,沿着一路补给便利的港口和据点,仅耗时一个月,便顺利抵达秦国。

经过数十年的发展,齐国的造船工业水平已得到长足进步。继齐国海军陆续入役数艘铁甲舰后,民用钢铁船也开始在国内海上运输业小范围的投入运营。

今年五月,一艘排水量高达6500多吨、被命名为“大东方号”的铁船在经过数轮海试后,正式服役,开始从事汉洲本土至秦国之间的旅客和货物运输。

这艘铁船于1724年初开始建造,并于1726年10月做好了下水准备。

在“大东方号”上,端接缝都采用了两排铆钉连接,而所有的边连接都采用了单排铆钉。大兴造船厂的工人用约300万颗铆钉把约块小铁板拼合成了一个严丝无缝的铁船壳。除了与尾框架相连接的几块特别大的铁板以外,其余的铁板都不超过300厘米长,90厘米宽。

铁船是侧对着大兴河(今布里斯班河)建造的,由于受水面宽度限制,在将它从船坞中移入河中时花费了不少精力。

1726年11月,“大东方号”做了一次前往极乐岛(今塔斯马尼亚岛)的近海适航航行,发现了不少问题,一些人也对它的性能也产生了一些担忧。

该船在大兴港口经过三个月的维修和改进后,于1727年2月,驶向广宁(今印尼爪哇岛西北芝勒贡市),人们对它的一些担忧也很快得到了证实。

如果此船交予训练有素的船长和管理人员,那么是不难按设计要求以很少的燃料消耗保持每小时14节的航速的,而且它已经在此前的海试中曾做到了这一点。

根据最初理想设计,这艘大吨位的铁船以每小时14节的速度航行,这艘船将需要用约75天的开机时间完成环球航行。要是不考虑偶然事件所消耗的煤,该船每天正常耗煤仅130吨,那么在75天内完成环球航行的话,总耗量将不会超过吨。

而实际上,为了达到设计要求的6500马力的功率,它却消耗了多得多的燃料,使其每天的耗煤量在180-200吨左右,超过设计要求的40-50%,也是让人无语至极。

不过,即使这艘铁船的煤耗大大超过了设计要求,但它的安全性能和长途适航性,以及它的吨位规模,足以证明这艘船还是比较成功的产品--当然,你要排除煤耗过大,而额外多出的运营成本费用。

在八月初,抵达秦国后,经过官方的许可,“大东方号”铁船从上海县出发,沿着长江口,一路上朔,进抵了南京。

当它停泊在江中心时--没办法,吨位太大,使其无法停靠于江边的码头,引起了两岸居民的巨大的震动。

齐国人不仅造出了规模如此巨大的船,而且还是用钢铁建造的,这是何等的神迹!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小说推荐:《落崖三载后》《绿茶女配有什么坏心思呢》【武林小说】【比奇楼】《历史直播,开幕暴击》《仙工开物》《我这万恶的谪仙之姿》《我是一颗武装卫星》《我的师妹不可能是傻白甜》《天命之上

人气小说推荐More+

天倾之后
天倾之后
我们的世界被污染了。超凡生物的出现,鬼怪的传说,修行与进化,奇物与术的碰撞,跨界的大门被打开,有人争渡,有人逃离......这一切的开端都在天倾之后。
佛前献花
龙藏
龙藏
《龙藏》卫渊本无大志,但在时代洪流中不得不走上征战四方、开疆辟土之路,直至关山踏尽,未曾白头。不正经的简介一:仙人也怕工业化!这是一个发生在玄幻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故事。...
烟雨江南
如见雪来
如见雪来
高冷禁欲猫妖攻X吊儿郎当流氓受-秘宗甲级通缉犯苏如晦病重惨死,甫一醒来,便发现已是五年后,他成了秘宗首徒桑持玉的新婚夫侍江却邪。桑持玉,苏如晦的生死宿敌,昆仑秘宗最负盛名的武官。昔日的天之骄子,不知犯了什么错被废右腿,满身鞭伤,苟延残喘。罢了,看在他这么惨又长得俊的份儿上,冰释前嫌吧。苏如晦心想。苏如晦一面为他治伤一面感慨,“这鞭子抽得你浑身没一块好肉,谁对你这么狠?真不是人。”桑持玉静静抬眼,道
杨溯
替代品
替代品
人人都说闻家小叔闻敛是退而求其次才选择夏言的。毕竟她有那么一个优秀耀眼的姐姐。夏言却成了闻敛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。而在一起这一年又一年。夏言在闻敛身上求不到永久的爱,等不到他低头。于是设计了一场惊天逃亡。2年后,闻敛摇下车窗,看到一个蹒跚学步的男孩。眉眼宛如从他脸上印出来似的。他让保镖拦住那踩着高跟鞋,穿着旗袍的女人。咬牙逼问:“谁的?”夏言轻笑,眉眼温柔疏离:“我儿子,他姓夏。”他姓夏。夏言往前走
半截白菜
阵问长生
阵问长生
修界九州,道廷一统,世家压迫,宗门垄断,修道壁垒森严。底层修士修道无门,灵石匮乏,度日维艰。十岁的墨画,先天体弱,散修出身,家境贫寒。即便苦心修炼,终其一生,可能也只是一个卑微如蝼蚁的炼气修士。直到他的识海中,出现了一块道碑。可以领悟天道阵法,无限增强神识。墨画将借道碑,破碎修道壁垒,铸就无上神识,彻悟仙道阵法,问鼎长生大道……
观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