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

第311章 名家双姝到来【求订阅*求月票】

151看书网【151kansh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》最新章节。

其实言晏是真的不担心并州在将来的处境,尤其是他更清楚将来能完成一统大业的会是秦王政。

以秦王政的性格,除非并州主动去撩拨秦国,否则,秦国也只会默认并州的存在。

未曾见,小小的卫国,哪怕后来被赵国灭了,嬴政不依旧让卫国复国,直到秦国消亡,卫国也依旧存在。

更何况,说嬴政是暴君,也从未见说嬴政有杀过一个功臣,哪怕是六国旧贵族,也只是将他们迁离封地,而没有下杀手。

更何况,国家利益才是决定国家关系的根本。

言晏自信中原一统之前,他们也已经完成了草原一统,也丝毫不惧一统中原后的秦国。

甚至可能因为并州的存在,给到了大一统的秦国一定的威胁,反而让秦国的更多几分压力,不至于开始内斗争权。

假设历史发展不变,赵高还敢矫诏?篡改始皇帝的遗诏?还敢假传始皇帝王命逼扶苏蒙恬自裁?

他会不怕扶苏跑到并州,然后他们东窗事发,扶苏、蒙恬借并州军南下?

扶苏、蒙恬不死,那些地方贵族敢竖起反旗,敢说复国?

并州誓言的存在,秦国也没有征伐并州的借口,师出无名!

不过言晏还是好奇,刺杀嬴政之事,到底有多少人参与了其中。

目前已知的也只有公孙羽,而且公孙羽在这个组织之中,还只是一个小角色而已。

相较而言,言晏更想知道幕后的主使到底是谁。

以前他以为是燕丹,但是燕丹可没有这个能力去指挥一个卫国大将军。

所以,在这背后肯定还有更大的鱼。

“不着急,慢慢来,有的是时间跟你们耗!”言晏笑着,露出了森森白牙。

两天后,卜子悠带着名家双姝登门拜访。

言晏在卜子悠身后找了一阵,也没发现印象中的那个丰腴无比的名家大名,公孙玲珑!

“小女子公孙玲珑拜见并君!”

就在言晏目光还在人群中寻找的时候,现在卜子悠身后左边的一个美貌少女开口了。

“你是公孙玲珑?!”言晏疑惑加震惊的看着眼前的丝毫不逊色于公孙丽姬的美貌少女。

与公孙丽姬的温婉不一样,公孙玲珑的眉眼之间更多几分锋芒和英气,明显是个极有主见之人。

可是这模样和言晏印象中那个身宽体胖的大妈完全是两个人,甚至是三个人,因为现在的公孙玲珑太苗条了,和后来相比,完全是后来的能一个顶现在的两!

“谁娶了现在的公孙玲珑就亏大了。”

“毕竟花同样的价钱,为什么不要双倍份量呢?”言晏心中暗自吐槽,但是表面上,言晏却是微笑的点头,示意一行人不必多礼。

“想必邀先生前来的目的,子悠师弟已经跟您说了吧?”宾主落座之后,言晏直接问道。

公孙玲珑其实从进来之后就一直打量着言晏和四周的环境。

她曾听闻,信陵君府在信陵君逝去后,也就有所凋零了,变得冷清无比,但是今日一见,信陵君府宾客盈门,丝毫不比卫国国君府差,显然是谣言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小说推荐:《家兄嬴政,谁敢杀我?》《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》《变身齐天大圣,觉醒七十二变》《重生成阴鸷太子的心尖宠》《炮灰男配的人生(快穿)》《诸天:从九龙拉棺开始无敌》《谍海青云》《成为雍正妹妹之后》【鸿蒙小说网】《重回1958,打造世纪豪门

天才一秒记住【151看书网】地址:151kanshu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人气小说推荐More+

当维修工的日子
当维修工的日子
中年男人做了物业维修工,开始了他充满正能量的打工生涯…
带刀
怀娇
怀娇
被誉为世家望族之首的魏氏声名显赫,嫡长子魏玠品行高洁,超尘脱俗,是人称白璧无瑕的谪仙,也是士族培养后辈时的楷模。直到来了一位旁支所出的表姑娘,生得一副祸水模样,时常扭着曼妙腰肢从魏玠身前路过,秋水似的眸子频频落在他身上。这样明晃晃的勾引,魏府上下早就看不下去了,好在魏玠是端方君子,对此只视而不见,不曾有过半分动摇。薛鹂年幼时曾被人相救,此后便倾慕那人多年,只是她出身低微,自然要使尽浑身解数向上爬,
白糖三两
想入媛媛
想入媛媛
丈夫常年在外,寂寞儿媳和公公同一屋檐下,一场情感纠葛,伦理大戏。…
空中云点
CS:才16岁,让我老登逆袭?
CS:才16岁,让我老登逆袭?
《CS:才16岁,让我老登逆袭?》刚刚考上大学的江阳因选错专业问题而苦恼着,正思考着未来的道路,老登逆袭系统突然就来了。【三十岁,你职业成绩惨淡,被同时期的天才少年打得道心破碎,终日以直播圈米为生。......
地精咖啡
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
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
省直公务员陈着意外重生自己高三的那一年。于是,一个木讷腼腆、和女生说话都会脸红、只知道学习的高中生;突然变得通晓人情世故,说话做事总是恰到好处,不仅改变了人生轨......
柳岸花又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