逍遥侯

第1570章 泡在苦水里【1 / 2】

《逍遥侯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151看书网151kanshu.com

违命侯府。

大周氏斜靠在贵妃榻上,心不在焉的翻着一本古籍。时近四更,李煜还没回来,她不由有些担忧了。

南唐灭国后,李煜就被掳到了开封。虽然,违命侯的名头很难听,但是,生活待遇方面,并未受到薄待。

别的不说,单是府里伺候主人的仆婢,也超过了百名之多。而且,大周氏以往身边伺候的宫女,也都带来了开封。

侯府由大周氏管家,府里的收支帐目,她自然是一清二楚。除了明面上的侯爵俸禄之外,皇帝的内库每月都会拨下五千贯钱,贴补侯府的家用。

自从到了开封之后,李中易从未召见过大周氏,更没有当着任何人的面,提及过大周氏。

大周氏又不是神仙,打死她也猜不出来,李中易早就惦记着,蛾皇女英大被同眠的好事了。

很自然的,李中易善待李煜和大周氏的举动,就被大周氏理解为:冲着小周氏的面子,爱乌及屋罢了。

实际上,李中易并未限制李煜夫妇的行动自由。侯府里遍布着他的眼线,侯府外有缇骑司的严密监视,李中易完全没有必要,把见不得光的事情做在表面上。

只是,李煜和大周氏,在亡国之后,羞愧难当,觉得没脸见人,一直闭门不出罢了。

也许是觉得朝廷对李煜的管束渐松,前南唐的中书舍人,也是李煜曾经的心腹贾鸿,频频造访侯府,经常和李煜密谈到深夜。

在开封住了两年多后,大周氏亲眼目睹了日甚一日的繁华新气象。

李中易治下的老百姓,人人有田种,税赋也很轻。令人畏惧的身丁钱,已经并入了田亩之中,不再按人头收取。

更重要的是,令人发指的徭役,除了家乡百里之内的修路、修水渠之外,也几乎被废止了。

大周氏当过皇后,她自然知道,老百姓真正恐惧的,不是田税重,而是徭役和身丁钱。

徭役之恶,在于不仅远出千里之外,还要自己带粮食。也就是说,老百姓背着自家的粮食,跑到千里之外,义务的替官府当苦力。

令老百姓苦不堪言的身丁钱,针对成年男丁收取,只要男丁不死,就要一直交下去。

大周氏知道,就因为身丁钱,导致隐匿的男丁颇多。南唐户籍上的三百万户,只是个虚数罢了,实际上远不止这个数字。

哪怕嘴上再不服,大周氏心里也明白,李中易的治国能力,比李煜强出去十倍不止。

另外,李中易治下的京城,治安状况比金陵城,好得太多了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人气小说推荐More+

首席御医
首席御医
挽救你的生命,即挽救你的政治生命。机缘巧合之下,踏入了半官半医的“御医”之列。在展现中医强大魅力的同时,曾毅也实现着自己“上医医国”的理想,一步步直入青云...
银河九天
铁十字
铁十字
一位德国军事学家穿越到了1942年的二战,开始挽救帝国狂澜于既倒的历程……
月影梧桐
寒门崛起
寒门崛起
这是一个就业路上屡被蹂躏的古汉语专业研究生,回到了明朝中叶,进入了山村一家幼童身体后的故事。木讷父亲泼辣娘,一水的极品亲戚,农家小院是非不少。好在,咱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,四书五经八股文,专业也对口,谁言寒门再难出贵子。国力上升垂拱而治;法纪松弛,官纪慵散;有几只奸臣,也闹点倭寇;但总体上可以说,这是士大夫自由滋生的沃土。一个寒门崛起的传奇也就从这里生长了。谨以此文向所有的穿越经典致敬。PS:寒门崛
朱郎才尽
织明
织明
崇祯十一年,流寇肆虐,胡虏横行,帝国破碎,大厦将倾。张诚穿越而来,附身于一个骑兵千总,适逢鞑虏入寇,奉命随督臣卢象升入卫京畿。且看张诚如何力挽狂澜,平匪荡寇、驱除鞑虏。重新织起大明江山,使天下太平、四海威服,再开大明盛世!
蜗牛非牛
抗战:从八佰开始
抗战:从八佰开始
穿越1937年淞沪战场,正值八佰壮士死守四行仓库,为了中国军人最后的尊严,特种兵赵卫东与八百将士,誓与日寇血战到底!一寸山河一寸血,十万儿郎十万军!华夏四万万同胞,岂容小鬼子猖獗!杀鬼子,保家卫国,为了军人的荣裕,为了三千多万罹难的...
痴冬书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