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宋

第1315章 融入【1 / 2】

151看书网【151kansh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终宋》最新章节。

..

"开船喽!"

船夫将长篙一撑,船只破开河水,向江北划去。

站在船头的汉子抬手一指,道:"我家乡就在淮河以北的凤台,在金国时属于北寿州。端平入洛时,我爹以为能回到家乡,所以给我起了这个名字。""所以你叫陆凤台?"

"是,一河之隔的家乡,祖孙五代人没能回去。""那你如今可以回去了。"

李庭芝礼貌性地应了一句,结束了这场对话。

他不太想与陆凤台聊天,这些人话里话外总是提起家国分裂的不好,强调赵氏的无能,他怕聊得多了,对故国的怀念会越来越淡。

俯身穿过船舱,站到了船尾,举目望向南岸。

八公山越来越远,然后船只晃动了一下,抵达了江北岸边。

李庭芝算是彻底离开了大宋南渡之后的疆域。

他若不认同李唐,这便算是离开故国了,反之,此时则算是踏入了家国腹地。

一辈子志在恢复中原,今日以这种方式北上。

过了淮河,渐渐便能感受到树木低矮了些,排得也没那么密了,再加上地势平坦,衬得天高云阔。南与北还是不同的。

偶尔能看到有成群结队的人在路边走着,随行的官吏说那是朝廷从两淮迁到北边安顿的流民,天子希望以此改变江南贫者无立锥之地、北方人口稀少且文教前坏的局面。

李庭芝听了暗自摇头,心道此事没有说起来那般容易,要达成须有强硬手腕,否则容易如公田法一般善政变成害民的恶政。

他却不开口。

虽说他选择了投降,却并不愿意在新朝效力。

他与邓剡说好的是放弃抵抗、交出兵权之后,容他当一个山野闲人。

邓剡只说让他先往开封觐见过陛下再谈。

李庭芝没奈何,一路北上,终于在三月二十八日抵达了开封,即大宋……前朝故都汴京。

还未看到城墙,官道边已出现了让李庭芝十分在意的东西——马匹。看一个国家强盛与否,首先就是马匹。

临安庙堂诸公尸位素餐,尽日就会说大宋富庶,说蒙元是胡虏、李瑕是叛逆。说到头来没有马匹,战略上就永远只能挨打。

离开封城越近,出现的马匹、骆驼越来越多。

牵它们的不尽是汉人,大部分都是蒙古人、色目人。

这才是让李庭芝吃惊的,可见李瑕继承了蒙元的商道与贸易。

大宋也重视贸易,但更多的是海贸,且不敢放这么多的胡人到都城来,大宋对降人都恐"纳之则有后患"。

于是,官道上这场景首先让李庭芝感受到的是不安。

他既担心李瑕久居北方已被胡化了,还担心放如此多的异族入境实在是危险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小说推荐:《凡人:风雷灵根,娶妻陈巧倩》《预支未来,修出个人间武圣!》《肝到厨神才算开始》【绝密小说网】《渣攻改造,BE改写HE》《探虚陵现代篇》《我的法宝能无限升级》《重开吧!蜘蛛侠!》《闻此一生》《男主怀了我的崽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人气小说推荐More+

长安春
长安春
最是难忘长安春,那年今日风归尘,此去别离空余恨,片片柳絮祭芳魂。现代好青年柳逸,正在思索着是带奔现女孩开房呢,还是先吃饭时,飞来横祸被打进了隋朝,迎接他的将是什么?是财富还是权力?他的奔现女孩又去了何方?这一切是命运的安排,还是时空的错乱?敬请观看盐放…
盐放少许
神话版三国
神话版三国
陈曦看着将一块数百斤巨石撇出去的士卒,无语望苍天,这真的是东汉末年?吕布单枪匹马凿穿万人部队,这怎么看都不科学。赵子龙真心龙魂附体了,一剑断山,这真的是人?典韦单人护着曹操杀出敌营,顺手宰了对面数千步骑,这战斗力爆表了吧!这是不是哪里有些不对啊,陈曦顺手摸了一把鹅毛扇挥了一下,狂风大作,叹了一口气,“这是神话吧,我自己都不正常了。”ps:其实这是一篇正经的种田文……QQ群:476971307(老群
坟土荒草
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
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
关公战秦琼,岳飞战张飞,项羽,李元霸又如何,看我宇文成都+姜松+罗士信。什么,你说不够,好吧,刑天,李存孝,该你们上了。你有兵仙韩信,我有杀神白起,军神李靖。秦皇汉武,唐宗宋祖,多少千古枭雄共聚一堂,决出至尊霸主。书友群:300214031
九霄落雪
神话版三国免费阅读全文
神话版三国免费阅读全文
想我一个养尊处优的大小姐,如今家破人亡还要女扮男装混在一群男人之中……这真是老天对我最大的考验,但是遇到这家伙,简直比老天爷的考验还要考验!套路与反套路,我一个小白兔早晚要被大灰狼吃掉~
坟土荒草
抗战:从八佰开始
抗战:从八佰开始
穿越1937年淞沪战场,正值八佰壮士死守四行仓库,为了中国军人最后的尊严,特种兵赵卫东与八百将士,誓与日寇血战到底!一寸山河一寸血,十万儿郎十万军!华夏四万万同胞,岂容小鬼子猖獗!杀鬼子,保家卫国,为了军人的荣裕,为了三千多万罹难的...
痴冬书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