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抗日之兵魂传说
- 【内容简介】:现代兵王不小心穿越到了抗战时期一个傻子兵上,且看这个傻子兵如何给日军搅局。“一定要给我弄死那个二愣子。”日军高官说道;“今天二愣子又干啥去了,你怎么不派人跟着。”政委说道;“别让二愣子知道了!要不完了。”一个伪军在做坏事时小声的说道;“我的部队没有子弹了,你给送点子弹到城外来。”二愣子给城里的日军军官写信说道。小说名字按照要求正式由《二愣子抗日》改名为《抗日之兵魂传说》。各位看官且看
- 丑牛1985

天才一秒记住【151看书网】地址:151kanshu.com
一队车马自北面行向汉中。
林子跨坐在马背上,微闭着眼,身子晃动着,似睡非睡。
直到前方有快马奔来,他睁开眼看了一会,见是舆情司旗号,遂打起精神来。
“姜钩子,何时从东南回来的?”
“就在前几日。”
姜饭道:“已接回吴公家中子侄。”
“王老将军呢?”
“未曾办妥。”
林子哈哈一笑,回身一指。
“军情司深入栾城,已接来了郡王想见的敬斋先生。”
姜饭连忙尴尬拱手,笑道:“林使司给我留些面子。我是来通传一声,郡王就在城门处准备迎敬斋先生。”
看起来,舆情司到江南行事更简单些,毕竟在名义上李瑕还是大宋的郡王,沿途关隘尚可凭令通行,军情司往北面行事则难上许多。
但这次,林子还真就派人往河北真定府接到了北地名士李冶。
~~
李冶掀开车帘,已能看到远处的汉水,以及屹立在迢迢汉水边的大城。
“千山万水,被掳至此间了啊。”
他抚着花白的长须感叹了一声,神色悲哀……
李冶字仁卿,号敬斋,河北真定府栾城人。
他出生时,正是金国由盛转衰之际,朝廷滥发纸币,物价飞腾,国虚民穷。
少年时,他与元好问结交,一同外出求学于名儒,才名播于天下,世称“元李”。
中年考中进士,知钧州,治理地方,以廉直能干着称。
之后,蒙古灭金,他与元好问见天下形势已不可为,拒绝入仕蒙古,避居山西,潜心学问,对“天元术”作了总结,写着了《测圆海镜》。
十年前,忽必烈经略漠南,遗民的生活有所好转,李冶得以回到真定府,在封龙山建书院,教导子弟。
四年前,忽必烈专程派人请李冶入朝,李冶提出了几条建议之后即返回封龙书院,潜心数学,写着了《益古演段》普及天元术。
去岁,忽必烈称帝,再次请李冶出仕,并给予了最清贵显要的“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”一职,李冶又以老病为辞,婉言谢绝。
他对忽必烈犹有不满。
“世道相违,则君子隐而不仕。”
至此,李冶已隐居不仕了近三十年,他年岁已六十又九。
一辈子已在国破家亡、流离失所的境遇里转眼而过,年少时经世济民的抱负已过去了。
没想到,五月中旬时,有人以张家五郎的名义至封龙山书院,以交托旧友元好问遗稿为由拜会。
李冶并未疑心,张柔一直以来就对金国遗民文人照顾有加,真定离保州亦不远,张五郎派人回保州办事,路过真定实属平常。
双方相谈,李冶才知宋国阃帅李瑕已取关中之事,再谈到老友商挺如今处境,不免唏嘘。
得知杨果、元严已投奔李瑕,他已预感到对方有些奇怪。
最后,杨果的书信被拿了出来,李冶方才惊觉,张家五郎竟已叛蒙投宋了。
“恳请敬斋先生携家人、子弟往汉中,施经世手段,解生黎困厄。”
“你们!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