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门宰相

五百三十五章 熙宁元年

151看书网【151kansh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寒门宰相》最新章节。

韩琦身为堂堂昭文相,居然关切自己侄儿的婚事?

章越不由有些意外,不过仔细一想,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。

这不仅仅是对章直的看重,也是对自己的看重,更深一步则是对章家的看重。

仔细看韩琦联姻便知道,他的崛起与他的人脉网络密不可分。

韩琦与三大家族联姻,分别是妻族崔氏,他的岳父崔立,官至工部侍郎,崔立是唐朝五姓七望中清河崔氏一支,其妻系出名门,代代都有人为高官。

本来五姓七望都是内部通婚,比如韩琦妻子崔氏的母亲,祖母都是出自卢,李二姓。

但到了崔氏其家族却选择韩琦联姻,也是旧有门阀与通过科举而起的新贵联姻。

韩琦同母兄长韩璩的儿子韩正彦娶得是宰相王曾的孙女。

韩琦的儿子韩忠彦先后娶得都是吕公弼的女儿。韩琦其余的姻亲还有赵宗道,高志宁,李清臣等等也是后世显贵。

这几个家族合起来便是一等体系,所谓红楼梦里的四大家族,说得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,扶持遮饰,俱有照应说得就是这个。

红楼梦里最显赫就是王子腾家族,王子腾最后官至内阁大学士,其余三家则差多了。

但韩琦,王曾,吕公弼三家都是宰相门第,并驾齐驱。

若是章直娶了吕公著的女儿,那么无形中章家与韩家的关系也会更紧密一步,而且对章越的仕途也是极有帮助,离宰相的位置也就更近了一步。

当然日后也少不了,彼此相互照应的。

何况王安石通过韩维婉转表达了提亲之意,而韩维是韩绛亲兄弟,那么韩绛会不会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韩琦?

韩琦为了阻止自己日后投向王安石,故而选择了帮助吕公著。

但对章越而言也是为难,他记得历史上王安石,吕公著都是要出任宰相的,哪个都不好得罪。

章越道:“国公盛情难却,可是侄儿的婚事由吾兄长与嫂嫂作主,到时候国公之话我会代为转达。”

韩琦则道:“令兄无官无职,而度之却乃朝中新贵,若要作主也是不难。”

章越心想韩琦这话的意思,他方才的话不仅仅是建议而已。

但章越仍是没有半点松口。

韩琦见章越的神色知道不能改变他的意思,也就不再说了。

而这时候雪下得更大了,漫天的大雪落在了二人的身旁,皇宫上下一片白皑皑的。

章越见了雪大了,不由看了四处。

韩琦于伞下转过身,面对雪景却是长吟道。

“金樽清酒斗十千,玉盘珍羞直万钱。”

“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剑四顾心茫然。”

“欲渡黄河冰塞川,将登太行雪满山。”

“闲来垂钓碧溪上,忽复乘舟梦日边。”

“行路难,行路难,多歧路,今安在?”

……

章越心道,这不是当初自己罢官时与韩忠彦所吟的李白所作《行路难》么?

记得当时自己心情苦闷有感而发,便在韩忠彦面前吟起了此诗。

如今不意韩琦亦吟了此诗。

听着韩琦吟起此诗时则既显得沧桑,又显得苍劲老辣,与自己当日吐糟时运不济,锦衣玉食非我意,但恨时运不济时的心境相比,与韩琦言来却完全不同。

韩琦道:“闲来垂钓碧溪上,乃姜尚垂钓于磻溪得遇文王。”“忽复乘舟梦日边,是伊尹梦见乘舟从日月边经过后,被商汤礼聘。”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天才一秒记住【151看书网】地址:151kanshu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人气小说推荐More+

寒门宰相
寒门宰相
幸福来敲门
亮剑:我有一间小卖部
亮剑:我有一间小卖部
传说在平安县里有一间小卖部,里面可以买到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。比如有啤酒、饮料、方便面,还有头油、发蜡、护发素,当然也有枪支弹药大砍刀这些。东家徐三是个买卖人,来了都是客,绝对不会出现店大欺客的问题。
燕雀MKII
蝉动
蝉动
私家侦探左重回到过去,战斗在敌人的心脏,外号笑面虎,擅长背后一刀,精通玉座金佛原理,斯蒂庞克定式。
江苏棹子
民国投机者
民国投机者
在中国出生,在美国长大,嗯,好吧,好吧,就是穿越这样的老套故事。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,如果您认为写得好,请投我一票,如果您认为写得差,请指正。读者群:黄埔军校第一期55374701(招生中)黄埔军校第二期81036724(已满)黄埔军校第三期33045967(已满)黄埔军校第四期85625983(已满)黄埔军校第五期894
有时糊涂
东晋北府一丘八
东晋北府一丘八
历史的车轮滚过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,中原大地迎来了百年未遇的和平,人们都以为盛世即将来临,可谁都没想到,等来的却是一场汉人永远也不愿面对的千年恶梦。永嘉丧乱,五胡乱华,中原大地,虎狼横行,异族蛮王,率兽食人!北方的汉人,被不停地杀戮,华夏的儿女,在血泊中哀号。不甘为奴的汉人举族南下,在江东之地重建东晋,自祖逖起,百年来汉家军队六出江南,九伐中原,可惜功亏一篑,多少志士,徒望两京兴叹,巍巍青山,何处不
指云笑天道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