顽贼

第六百二十八章 歪打正着【1 / 2】

夺鹿侯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151看书网151kanshu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韩城,县衙后堂。

夜风扰动书房烛火摇曳,暖色烛光打在左懋第的脸上。

桌案上摆着轻飘飘一张纸,还有一根装在木匣中的小拇指。

信的抬头是知韩城县事,左兄敬启;落款是大元帅府,弟承宗敬上。

字迹是馆阁体,但不够圆融拘谨,难压锋锐。

左懋第的眼睛盯着书信,瞳孔却早已失焦,思绪飞到了九霄云外。

他想起自己在山东的少年时光,鲜衣怒马双亲俱在,尚不知人世疾苦。

因为父亲左之龙先做延安府同知,后为滦州知州,给他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条件,在莱阳西郊还有一座西墅草堂,专门读书用。

而他的母亲陈夫人是宁海卫指挥佥事陈治安的长女,所以他的少年时代,往返于城镇与卫所之间,读书习武。

跟他的兄弟朋友加入复社分支的山左大社,交游聚会,切磋学问,评说时局,文名远扬。

而另一方面,他又自小被卫所的将军们看着长大,弓刀铳炮不过是他小时候的玩具而已。

人们说他还是秀才的时候,就负有海内盛名,不可一世。

直到他二十三岁,乡试年,父亲突然离世,他没有参加乡试,将父亲葬在家乡,在坟墓旁结草庐而居,守孝三年,错过第二次乡试。

随后对母亲更加孝顺关心,每晚陪母亲说话,母亲睡了他才去睡,每早陪母亲吃饭,母亲吃完饭他才出门读书。

当时人们都说左懋第在父亲死后一蹶不振,成了天下第一大懒蛋,日上三竿才起床出门。

一个青年男子最飞扬激荡的六年,他三年在坟地陪父亲,三年在家陪母亲,只在二十八岁那年跟白莲教徒打过一仗。

别的秀才都是用弓箭,只有他,用炮。

一炮炸膛命中自己,一炮打放命中敌首。

直到二十九岁,他才参加乡试取得亚元,三十岁考取进士,得授韩城知县。

在韩城这三年,是上天给他最严峻的考验,也是他人生最有意义的三年。

崇祯五年,他刚一到任,流贼已经在这片土地肆虐三年,王二、王左挂那样的巨寇轮番前来,更有数不清的小贼滋扰县境。

而流贼只是左懋第作为知县遇到的小问题。

真正的大问题是不下雨雪。

崇祯五年,冬季无雪,春田迟,没麦子;夏季雨少,秋霜早,杀谷子。

六年,冬季又无雪,麦子不入地;七年,春季又不下雨,良田成为焦土。

全面饥荒,饿死了很多人,富家尚能支应,而穷家百姓从吃草根刮树皮,发展到卖妻鬻子,最后刮死人肉而食。

除此之外,还有左懋第作为吏部铨选、皇上御批的知县,最基本最基本的职责:收税。

韩城这个地方啊,在籍七千二百九十三户,六万两千六百三十七口。

七十年前嘉靖四十年的人口普查,后来就没做过了。

实际上的百姓有多少呢,左懋第知道,他过来就做了人口普查,只是没往上报。

经过这几年的祸乱,眼下人口还剩十一万出头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人气小说推荐More+

天唐锦绣
天唐锦绣
穿越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,但是当房俊穿越到那位浑身冒着绿油油光芒的唐朝同名前辈身上,就感觉生活全都不好了……
公子許
亮剑:我有一间小卖部
亮剑:我有一间小卖部
传说在平安县里有一间小卖部,里面可以买到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。比如有啤酒、饮料、方便面,还有头油、发蜡、护发素,当然也有枪支弹药大砍刀这些。东家徐三是个买卖人,来了都是客,绝对不会出现店大欺客的问题。
燕雀MKII
织明
织明
崇祯十一年,流寇肆虐,胡虏横行,帝国破碎,大厦将倾。张诚穿越而来,附身于一个骑兵千总,适逢鞑虏入寇,奉命随督臣卢象升入卫京畿。且看张诚如何力挽狂澜,平匪荡寇、驱除鞑虏。重新织起大明江山,使天下太平、四海威服,再开大明盛世!
蜗牛非牛
战国:开局一块地
战国:开局一块地
开局一块封地,垦田地、修道路、炼钢铁、训精兵。无良公子:“土地、粮食、财货、美女……我全都要!”重生楚国,暴打秦国!
衣见
北雄
北雄
大业六年,强盛的大隋迎来了转折点。这一年,隋帝杨广开始准备征伐高句丽,顺势拉开了隋末战乱的序幕。接下来的几年间,天下板荡,群雄并起。十八路反王,六十四路烟尘,草莽豪杰,门阀世家,纷纷粉墨登场,逐鹿天下。北方突厥汗国,雄踞漠北,虎视眈眈。内忧外患之下,一个强大的帝国,最终轰然崩塌。这是个最具传奇色彩的时代,也同样是中原大地最为混乱黑暗的时节。就在这样一个时候,一个来历奇异的边塞少年,带着草原的风寒,
河边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