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阵问长生
- 修界九州,道廷一统,世家压迫,宗门垄断,修道壁垒森严。底层修士修道无门,灵石匮乏,度日维艰。十岁的墨画,先天体弱,散修出身,家境贫寒。即便苦心修炼,终其一生,可能也只是一个卑微如蝼蚁的炼气修士。直到他的识海中,出现了一块道碑。可以领悟天道阵法,无限增强神识。墨画将借道碑,破碎修道壁垒,铸就无上神识,彻悟仙道阵法,问鼎长生大道……
- 观虚

更俗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151看书网151kanshu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延陵邑襟江滨海,向东越过十数里洋面,有数处沙洲,其中以东布洲、壶豆洲成陆最早,地也最广。
东布洲,东西六十里,南北四十里,位于青埔东南、延陵西北,隔海相望不过六里水域。壶豆洲,东西八十里,南北五十里,位于延陵东侧偏南,隔海相望二十里水域。
普济匪事闹得凶的时候,这两处沙洲上人迹渐绝,荒芜了数十年。东海之战结束之后,普济势力渐弱,无力侵袭此处,后来徐汝愚在雍扬推行置县策,在青埔与延陵之间的近海处,置海陵县,辖东布洲;又在壶豆洲上置静海县,辖壶豆洲,迁民到两处沙洲上垦荒、煮盐。
这几年来,在海陵西侧海域之中的东布洲新置了三水县。徐汝愚两年前在此时,沙洲与海陵的陆地之间尚有六七里的海面,此时海面已变成里许宽的清流,清流的两岸是二三里宽的滩涂,其间青苇茂盛,时有白鹤从青苇间钻出,冲天飞去。
沙洲与海陵的陆地各横支出一道巨大的拦潮堰,拦潮堰没有合龙,当中巨大的缺口吞吐着汹涌的海潮,由于拦潮堰的存在,涌进沙洲与陆地间的海水要少许多,澎湃汹涌了几里路,就让两侧的滩涂给约束成碧流。
这样的拦潮堰往南还有几道,只待到秋季,海水退到最低,将最里的两道围堰合龙,用风力水车将海水车出,就是填得数以百万计的良田,也能将东布洲真正的与陆地连接在一起。
现在只要避开汛期,利用两边的围堰,东布洲与陆地相距也不过两里许,远远比不上静海与临江之间江水宽。
静海水营的基港就在静海境内,静海府的治所却在延陵城内。然而出入江水的商船在前往雍扬之前,大多会在静海停靠一夜后再去雍扬,静海置县不过两年,却有超过延陵县的势头。置海与延陵之间的海域宽达二十余里,虽然说海域枯潮期会露出大部的地面,然而围堰填海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,要调动数以十万的人力才行。
钟籍头戴青纱帽,身穿褐色宽衫,站在荒废掉的海堤上,眺望冲天而去的白鹤,几缕悠悠白云横在眼前,心里想着静海围堰之事。辖境之内荒芜待垦的良田无数,江宁那边对于填海之事并无太大的兴趣,何况动用这么多的人,所耗财力也让人乍舌,如今正是制霸天下的时机,多余出来的财力也不投到这上面来。
狄义达在旁边说道:“青凤大人来静海,雍扬大小官员都恨不得能分身过来巴结,你却避到这边。”
钟籍看到狄义达一眼,说道:“围堰没有合龙,大潮就涌来了,我如何放心得下?再说大人却非我巴结就巴结得来的。”
狄义达笑而不答,他本是静海屯田的小吏,得钟籍赏识,收在身边,任为支度录事。
将帅官佐请录事、书记,以为幕僚,相当于门客,能参与政事,却非正式官员。狄义达为钟籍慕府支度录事,协助钟籍管理静海府支度钱粮之事,但是静海府另有实授的支度椽吏。
钟籍见他敛起的笑眼似藏着别的意思,问道:“义达心中所想何事?”
狄义达说道:“我在想子籍所想之事。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