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寒门崛起
- 这是一个就业路上屡被蹂躏的古汉语专业研究生,回到了明朝中叶,进入了山村一家幼童身体后的故事。木讷父亲泼辣娘,一水的极品亲戚,农家小院是非不少。好在,咱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,四书五经八股文,专业也对口,谁言寒门再难出贵子。国力上升垂拱而治;法纪松弛,官纪慵散;有几只奸臣,也闹点倭寇;但总体上可以说,这是士大夫自由滋生的沃土。一个寒门崛起的传奇也就从这里生长了。谨以此文向所有的穿越经典致敬。PS:寒门崛
- 朱郎才尽

腊月二十日,天晴无雪,北风呼啸,宣镇北路已是到了极寒之时。
赤城参将署中,却是众官将云集,开平卫司各官,北路各堡的守备、千户们都齐聚于赤城堡中,自此变成定例。
众人都是提前一天赶至赤城堡,为此,张诚特意命人将参将署对面的巡按察院署仔细打扫了一遍,远道而来的各官将便都居于此处。
当日,自辰时起,众人便在察院署中议事,先是各处堡城汇报自家的军户屯垦收成,屯军营操戍守诸事,接着又是卫司根据各堡的情形,调派物资储备。
直至未时,议事方才结束,总体来说还是好的,只是下北路清查屯田,以及垦荒修渠诸事开展的晚了一些,效果就没那么明显而已。
上北路则不同,毕竟张诚在五月初时便已到任,快刀乱斧之下,上北路的变革还是极为快速的,虽中间也经过一些腥风血雨,但效果却也是明显的。
唯一的一个变化就是,在议事之时,许多堡城的守备和千户都更为关心张诚何时再次开始募勇!
对此,张诚只是报以微笑,却未做任何答复,他也想继续招募军勇,但是这可不是招募就行的事,招来的军勇又靠什么来养活呢?
以北路现有之力,能养活他麾下现在的近万军兵,已是极为困难,指望朝廷拨来饷粮,别人或许还会期望,但张诚可是深知,朝廷也是拿不出多余的银子了。
即使目前,张诚能勉强养活这近万军兵,还是得益于北路各处堡城屯军缺额严重,可以说是集中力量供养着张诚麾下的新军。
议事期间,张诚也答应各堡城,会在来年陆续补齐各堡的缺额,当然,凡事总有个轻重缓急,张诚既未定具体的顺序和时间,这里边操作的空间也就大了。
作为后世过来的人,他如果连这一点思维都没有的话,那也不用在继续混了,直接跳崖就是!……
当晚,张诚与开平卫司各官将,以及各处堡城的守备、千户等守将们自是一番欢宴,诸官将都来向张诚敬酒,但张诚可不能一一都陪,前来敬酒之人自是一口喝干,他却只是沾了沾嘴唇而已。
而靳新朋、严庆荣、张国栋、陈铮、张广达、吴志忠、魏知策等几人也是备受关注,各堡来的诸人也是纷纷向他们敬酒,攀着关系。
靳新朋、严庆荣已经隐然成为了北路的二号和三号人物,有几个聪明之人也不由对张诚的一番摆布暗暗佩服不已。
开平卫三个原有的大佬级人物,如今薛良清身死名败,而靳新朋所提携的族侄靳勇又被调离独石。
所以,靳新朋虽贵为北路二号人物的存在,现下里已然坐镇与独石口堡城,但张诚却又提拔了沙忠旺为独石防营千总,他可是北路三号人物严庆荣的亲信。
如此安排,怎能不叫人佩服,张诚虽不再驻于独石口堡城,但管事的靳新朋却没有亲信武将,而有亲信武将的严庆荣又要听命于靳新朋。
上下相制,这才是张诚想要的结果,或许不久后的将来,连陈铮的独石步营、张广达的骑营都可以调离独石口了。……
第二日一早,各处堡城的守备、千户官们用罢早饭,便纷纷离了赤城奔回各自戍守之地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151看书网【151kansh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织明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